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首页
校情总览
学校简介
学校荣誉
校园风光
学校地图
校务公开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通知公告
一周工作
教学教研
教务信息
教研时空
校本培训
德育在线
德育活动
团学阵地
国旗下讲话
心灵家园
健康教育
师生风采
党建之窗
组织机构
党员活动
理论学习
反邪教专栏
数字服务
钉盘
云图书馆
教学教育资源
学生学籍系统
教师培训平台
网上阅卷系统
浙江教育资源公共平...
全国教师系统
瓯海智慧教育云平台
温州市初中学生综合...
教务信息
教研时空
四小培养
校本培训
管理制度与创新
学校校本培训
学科教研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务信息
温州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常规
作者: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10日 14:27 浏览次数: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指导、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根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纲要》根据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确定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三大领域。结合温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实际情况,我们分别制定《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常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与技术)教学常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常规》。
温州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常规
《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纲要》指出: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社区和社会的体验性、服务性或公益性的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实践活动。按课程的特点和实施原则,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这三块学习领域相互融合,各有侧重。
——备课常规——
一、学习纲要,明确要求
1.深入
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
《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纲要
》、《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明确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及管理的要求。充分认识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地位作用,增强有效实施本课程的自觉性和全员参与、主动参与、自觉参与的责任感。
2.学校要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结合校情系统构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体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整合。学校的师资配备、组织保障、制度建设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应同步跟进,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全过程的管理。
3.精心选择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围绕学生
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
三条线索来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或确定适合自己的主题、项目或课题,开展活动探究或主题实践。
二、开发资源,拓展渠道
1.充分开发学校周边的活动资源(包括社区、团委、文明办等单位的人力资源、场所资源、网络资源),争取家长、社区、乡镇等方面的支持,建立互信互助的关系。
2.了解本地的自然、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和资源,以及综合实践基地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对已有的资源加以优选和整合,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行整体、有序的开发和享用,突显学校和地方特色。
3.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生成与积累,适时整理,逐步形成学校特有的活动资源,使活动的主题得以不断的丰富、活动的内容得以不断充实、活动的方式得以多样化。
4.校内的人力资源是活动开展的重要资源。教师要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有效提高指导能力。积极开展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指导团队,使学生获得全面高效的指导。
三、制定规划,设计活动
精心制定适应地域差异、体现学校特色的活动计划,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制定“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学期活动目的任务、活动主题序列安排、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措施、弹性课时的分配情况、指导教师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各科教师的协调配合工作、教研活动的安排、活动情况的检查及对学生、教师的考核评价等。
四、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主题活动设计方案是活动开展的基本依据,可分为主题活动整体预案和每个阶段的指导设计方案,基本要素包括:
活动主题的产生(背景分析)、活动的目标、活动适用年级、活动时长、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总结与交流(包括活动反思)、活动评价、预计活动成果
(详见附件1)。
设计活动方案时要明确活动目标,对场所特点、安全措施、人力资源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时间和空间上整合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内容,以便整体协调,统筹安排,使不同个性和天赋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指导常规——
一、活动过程及基本课型
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可分为活动前期、活动中期、活动后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基本任务。
1.活动前期
活动前期,活动指导要在“选择与确定”方面多下功夫,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定主题、定方案、定分工”。研究性学习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表现在课程规划与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阐释、归类、整理、提升,从而引导学生选择并确定适合自己实践的主题,并进行活动方案的制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表现在联系相关实践活动的社会机构或单位,引导学生了解实践活动场所的特点以及具体工作的性质,做好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校园文化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表现在引导学生领会校园活动相关组织者的意图、明确活动的具体要求、设计自己在活动过程一定的时空中的自主行动。这阶段的基本课型主要有:主题确定课、方案制定课。
2.活动中期
活动中期,要在“操作与调整”方面多下功夫,关键任务是“讲方法、讲应用、讲交流”。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指导,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督促学生开展信息搜集与分析活动,具体指导学生开展实验、问卷、访谈、制作等活动,并组织活动汇报与改进,做好活动资料的整理工作。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过程指导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遵守社会规范,获得积极的社会工作体验。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的指导,主要任务是关注学生活动的进展与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加强与活动组织者、活动伙伴的沟通联系,积极配合整个活动的进展。这阶段的基本课型主要有:方法指导课(访谈、问卷、统计、小制作、实验观察)、实践体验课、信息整理课、阶段交流课等。
3.活动后期
活动后期,要在“总结与提升”方面多下功夫,主要任务是“理成果、理表达、理反思”,引导学生整理活动资料并进行理性反思,形成活动成果。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活动总结,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多样化手段进行多形式展示、交流、宣传活动。活动成果的形式应是多样化的,除一些活动必要的文字报告以外,绘画、影像、手工作品、表演等也常是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
这阶段的基本课型主要有:报告撰写指导课、成果展示交流课、反思评价课等。
二、活动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既有课内指导,也有课外指导。
(一)课内指导
课内指导侧重活动前的准备、策划、分工,活动中期的交流、总结、方案修正等,以及活动后期的经验总结、成果分享等。
1.主题生成课
根据主题生成课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找到适合的活动主题。主题生成课的课型结构一般可概括为:“情境导入—生成主题—分解话题—初定方案”四个教学环节。
2.方法指导课
在学生活动的各个环节,需要教师在深入观察了解学生活动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根据所处活动阶段的任务和要求,给予具体细致的经常性的方法指导。
方法指导课的教学设计包括三个要素:教学目标(为什么指导),教学内容(指导什么),教学过程(怎么指导)。
3.中期交流课
“中期交流课”就是指学生活动实施阶段,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开展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进行阶段性研讨和交流,促进学生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和深入开展的指导课型。中期交流课的课堂教学任务主要是交流解决实践活动中的“过程问题”的方法,一般的课型结构是:回顾导入—表征问题—讨论交流—认知建构。
4.成果展示课
成果展示是学生在进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后,把活动体会、学习成果整理、归纳并汇报交流的过程。成果展示的目的不是给前一阶段的实践活动画上一个句号,而是为了在交流中激发兴趣,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激励探索。成果展示课课堂教学一般包括:导入——展示——评价——拓展四个环节。
(二)课外实践指导
课外指导侧重解决活动过程中生成性的具体问题,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要任务,以小组指导、个体指导为主要形式。
1.明确课外指导的主要任务
在活动前期,课外指导重点应当放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形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指导学生形成研究小组,明确活动中的分工与职责,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帮助学生了解活动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格式和撰写的要求,指导学生制定并完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养成做事有规划的习惯。
在活动中期,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保存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中的问题,防止活动“流产”;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方法,深度展开研究与实践,丰富实践体验,防止“浅尝辄止”;指导学生交流与合作,有效利用工具和资源。
在活动后期,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过程资料,反思感受和体验;指导学生形成实践成果,并尽量在更大范围内展示成果;指导学生产生新的研究问题;认真组织对个体和集体的评价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合理评价。
2.把握恰当的指导时机
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的长期关注,因此,教师应主动融入学生活动过程,参与学生的具体活动,要把握活动指导的关键期,在活动中通过提建议、作示范、组织讨论、提供范例等方式,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展开实践。同时,应抓住各活动阶段的关键节点,利用课堂时空对学生进行集中教学,上好选题指导、活动策划、计划制定、阶段交流、方法指导、信息整理、成果展示、总结评价等活动指导课,确保学生实践活动扎实、有效。
3.重视活动方法的指导
要从课程内容的建构方式和学生相应的实践活动方式出发,系统梳理各类活动方法,形成较为合理的活动方法指导系列;要从宏观上把握方法指导的阶段特点和主要任务,体现阶梯性。
方法指导活动要与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要采用探索、尝试、讨论、交流等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方式。要重视学生对方法学习的自主建构,避免机械灌输;要着眼实践,让学生在具体应用中学习并掌握方法。
要确立方法指导的“全程”意识:在“活动设计”时认真分析活动主题的性质和内容特点,多角度分析学生活动展开的方向,对学生的活动方法作充分的预设;在“计划制订”活动中,要指导学生兼顾活动内容和活动方法,在对活动过程的规划时学会将内容与方法结合起来;在“过程反馈”活动中,要组织学生交流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在“成果展示”活动中,要提醒和帮助学生呈现研究过程中方法运用的情况,进一步感受方法在顺利完成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明确方法运用的过程与要求;在“评价反思”活动中,要组织学生细细回顾运用方法开展活动的过程,评价自己以及同伴在方法运用上的表现,分享在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与感受。
——评价常规——
一、基本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过程评价为主,评价方式上倡导“多元评价”,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能力的评价,是一种以自我为参照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
突出发展、注重过程、体现多元、关注差异、强调自评。
二、评价的主要内容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等。要突出对学生在参与团体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作出积极的贡献等。
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中实际表现予以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3.学生对学习技巧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评价学生对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运用工具、操作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方面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三、评价的主要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以评价主体来分,有以下几种: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第三方评价。
常见评价形式有:
1.成长记录袋评价
成长记录袋的形成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的。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可以与指导教师或家长、同伴协商。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
2.观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常常使用这一方法,它要求观察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以把握学生活动的本来面貌。观察记录主要有事项记录法、行动目录法、评定尺度法。
运用观察评价需注意:第一,观察应有全面性,要反映学生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表现。第二,提高教师自身的观察能力。教师要经常与学生在一起,要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第三,要把自然观察与目的观察结合起来。所谓自然观察就是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所谓目的观察就是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进行观察。自然观察不易深入,目的观察不易全面,两者应结合起来。
(三)问卷调查评价
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做好原始记录,待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再做一次问卷调查,将两次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就可以揭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阶段性变化。设计问卷时一定要科学严格,必须注意:问卷调查在一般情况下不记名,如果要求记名时,应向学生保证调查结果仅供研究用;问题设计尽量隐蔽些,不要过直、过露,要力求规范、简单、明白;为了验证被试者的选择是否反映真实情况,可以对同一个问题设计几个相关问题,穿插在不同之处。
(四)成果展示评价
在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将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小论文、调查报告、设计方案等具体成果公布于众,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安排展出,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喜悦、协作共勉。在同一主题的学习实践中,学生采用的方法不同,对主题的挖掘程度、广度也会有所差异。通过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和作用,有效地丰富学生学习的方法,最终利于学生取长补短。
附件:
主题活动设计参考体例如下:
活动主题名称
一、活动主题的产生(背景分析)
说明本主题活动的设计来源、指导思想、设计理念、学情分析等。
二、活动的目标
主题活动目标按主题活动的进程,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即:主题活动总目标,主题活动各阶段目标,各阶段中每次活动的目标。活动目标可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立。
三、活动适用年级
四、活动时长
预计完成主题活动所需的时间。
五、活动准备
包括组建指导团队(根据活动需要拟聘请的指导人员)、
活动支持资源、技术指导、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六、活动过程
本部分是活动设计的核心,应把活动内容、阶段活动目标、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所需要的活动资源及活动指导策略等表达清楚。
七、活动总结与交流(包括活动反思)
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
八、活动评价
可设计具体、操作性、针对性的学生活动评价方案。
九、
预计活动成果
活动完成后可以附件形式补充活动中的一些原始材料
校园地图
教育OA
翼 校 通
联系方式
校情总览
学校简介
学校荣誉
校园风光
学校地图
校务公开
新闻中心
校园新闻
通知公告
一周工作
教学教研
教务信息
教研时空
校本培训
德育在线
德育活动
团学阵地
国旗下讲话
心灵家园
健康教育
师生风采
党建之窗
组织机构
党员活动
理论学习
反邪教专栏
温州市娄桥外国语学校 ©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温州市瓯海区瓯海大道新区府旁
浙ICP备15005278号
技术支持:
捷点科技
友情链接:
中国禁毒展览馆
|
浙江禁毒网
|
中国反邪教网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6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