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作者: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10日 14:53 浏览次数:

——备课常规——
一、制定教学计划
1.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备课组、教研组根据课程标准,研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
①学校学科组成员分工、软硬件设施、教学内容和所任教年级段的学情分析。
②明确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确定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③根据地域、学校、学生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的内容,增加创客内容(如:Arduino、App Inventor)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④确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包括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对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有进度日期、周次、课题、课时数、教学内容及等项目。
⑤明确教学措施,包括完成教学计划的方法、措施和必需的物质保证,要准确把握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既要“依纲扣本”,又要“有所创新”。
⑥制订本学期特长生(学优生)的培优计划,学困生的帮扶计划。
根据学期教学目标,制订作品任务计划。
制订学期评价计划和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2.制定课外活动计划: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制定学期课外活动项目和活动计划。
3.制定小、初、高衔接计划:根据各学段的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制定各学段教学内容衔接计划,纵观全局,适当整合教学内容。
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
1.确定教学目标
①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根据课标、教材和教学情境需求,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准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关注创造性目标和拓展性目标在课程学习中的体现。
②分析学情。学情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和学生学习能力等。
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选择教与学的方法
①突出本节课的任务,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
②重视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
③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学优生的作用,做好协作学习,共同进步。
④有效采用微课、教学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学习方式。
3.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课时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过程。要求:
①环节完整。一般有导入、学习任务的布置与分析、知识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与提升、练习与巩固、评价等教学环节。
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预设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机房停电、机器故障、电脑染毒等)及其解决的办法。
③科学安排时间,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安排好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分配。
4.设计教学课件与板书
机房有板书条件的要使用板书,没有条件的要在设计课件时体现板书功能。
①提倡自制Web形式网络课件或利用现有的教学平台、微课平台、课件辅助教学。
②板书设计要注重有效性,体现重点、难点和课堂生成的内容,板书要具有高度的概恬性、引导性。
5.编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格式参考附件,倡导电子教案,但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

——上课常规——
教师应携带教学设计、课件等必需的教学资源,提前到位,组织学生有序进入机房。在课堂上要做到教态自然,仪表大方、语言精炼、表述清楚,不出现科学性的专业术语,按时下课,下课时要让学生整理好设备及打扫好卫生,有序离开机房。
1.教学准备:每节课前要检查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的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2.组织教学:教师示意“上课”,使学生情绪安定,进入学习状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着重体现学生的操作体验,学习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与方法。同时,要加强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软、硬件及信息的素养提升。教师要熟悉教学设计,处理好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关系。
3.导入新课:运用故事或生活中发生的实例等多种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4.学习新课:
①介绍新课的主要任务以及与以前知识的衔接。
②采用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技能,逐步形成对基础知识的认知以及操作技能的应用。
③通过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完成本堂课的任务;如果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要明确任务上交方式及时间。
5.学习评价
重视过程性评价,利用课堂提问、任务布置、师生对话、生生交流、课堂巡视、作品展示等方式,及时了解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及改进的作用。
6.课堂小结
对课堂教学做概括性总结,基本遵循目的性、重要性、针对性、结构性、灵活性原则,发挥课堂小结的应有作用。
——课堂任务(作业)布置和批改常规——
1.精心选编课堂任务(作业)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恰当、合理、有一定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任务(作业)。
2.检查与批改任务(作业)
①应合理使用各种检查与批改形式,对布置的任务(作业)做到全批全改。
②提倡利用现代化的平台,及时、准确的检查与批改任务(作业)。
3.检查与批改结果
①改进教学:通过检查、巡视了解学生完成任务(作业)的情况,及时了解自己在教学方面上的遗漏,及时改进教学过程。
②结果反馈: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检查与批改结果,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单独交流。
ƒ改进学习:要引导学生根据任务(作业)的批改结果,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改进学习。
4.控制任务(作业)总量和难度,不布置过多、过难的任务(作业)。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良好途径,是发挥学生特长和创造才能的重要载体。课外活动包括学校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1.学校要为课外活动安排时间和场所,并提供必要教学资源。
2.确定指导师:一般由信息技术教师担任,也可由其他专长教师担任,也可聘请校外行家担任。
3.人员选定:参加课外活动人员可由学校统一安排,也可由指导师选定。
4.指导师要制定活动方案、活动计划、内容,并严格执行有目的进行。
5.活动总结:在教师指导下由项目组长将一学期或者一年度来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

——评价常规——
1.测评频率: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期末终结性质量评测。
2.测评难度及范围:根据课程标准设置测评难度。
3.测评方式:灵活多样,鼓励创新。可以采用项目评价、作品评价、试题测试等。
4.评价方案:制订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学科评价方案,并实施方案。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约占40%;终结性评价约占60%。

——信息技术教师技能规范——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较其他学科教师具备更高的教育技术能力,在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方面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首先,信息技术教师要实时更新本学科的知识,掌握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其次,信息技术教师要掌握较高的信息技术专业技能,具备做好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校本培训的能力。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专业技能:
1.能熟练使用常规系统软件和常用应用软件。
2.具备专业的学习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3.具备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常规故障的能力。
4.具有创客思维和必备的创客行为。

温州市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温州市娄桥外国语学校 ©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温州市瓯海区瓯海大道新区府旁  浙ICP备15005278号 技术支持: 捷点科技
友情链接: 中国禁毒展览馆 | 浙江禁毒网 | 中国反邪教网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6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