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9日 15:51 浏览次数:
年终将至,成年人忙于自己的一年成果和业绩的回顾,未成年人忙于将要面对的学习成绩,大家都将在忙碌中度过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在这特别的月份里,有的人在兴高采烈地数着成功,有的人则垂头丧气地数着自己的失败,但却很少有人会数数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万事都有因果,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是决定下一年工作和学习成败与否的关键。每个人的归因方式都不一样,1958年海德提出归因理论,认为有内、外归因,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 一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一般人在解释别人的行为时,倾向于性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倾向于情境归因。也就是说:人们在说别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时,可能会说TA的个性就会促使TA成功或失败,这属于内归因,而在解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时,可能会更多地归结于外部原因,这属于外归因。比如一些奶奶带孙子,一旦孙子摔倒在地,奶奶会使劲地用脚踩地面说:“都是这地的错误,宝宝受委屈了。”这明显就是一种错误的外归因,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变得很自私、很会抱怨,有一点不顺,都会认为是别人的错。
海德还指出,在归因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两个原则:一是共变原则:比如一个人老是在考试前闹别扭、抱怨世界,其他时候却很愉快,我们就会把闹别扭和考试连在一起,把别扭归于考试而非人格。二是排除原则,它是指如果内外因某一方面的原因足以解释事件,我们就可以排除另一方面的归因。比如一个凶残的罪犯又杀了一个人,我们在对他的行为进行归因的时候就会排除外部归因,而归于他的本性等内在因素。
因此,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要树立起正确的归因观念。在成功或失败面前,我们得先去分析原因,综合归因才是最合理的归因方式。
温州外国语学校娄桥分校心理辅导室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