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石磊

作者: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04日 13:26 浏览次数:

 诗意的课堂

石磊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我个人认为,这句话几乎说出了一切工作达到最高境界的那种状态。《庄子》里有一则故事——《庖丁解牛》,这个以杀牛为职业的人最后达到的境界是不必用眼睛去看牛,而是意愿随着规律而动,声音竟然合乎乐律。我想这个说得浅显一点就是,当你完全掌握一门语言的时候,你自身是意识不到交流时对这种语言的使用的。例如:我们说中文的时候好像就是脱口而出,不会像说英语一样,搜肠刮肚且词不达意。

那么上语文课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交谈,语文老师不用时时去在意自己是否是按照教学纲领步步推进,而是自然而然地交谈徜徉,连下课铃声响起了还依然让人恋恋不舍。

我曾经有幸看过余映潮老师在华师一附中讲解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一段录像。他的教学步骤极其简单,一读美感、二读音韵、三读精神。但是在学生们忘情诵读、背诵、仿写的过程中,似乎也把大家带入了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最高妙的要算余映潮老师对诗歌写作背景的介绍,他并不是死板地把诗歌的写作背景用ppt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是在与同学们亲切的交流之中很自然地介绍出诗人当时的状况。整节课轻松愉快,学生愉快地学习了这篇诗歌,所有教学目的顺利实现,却不让人感到生硬,实乃高手也!

那么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去上一节语文课,做到轻松愉快呢?其实,这轻松、诗意的后面是老师呕心沥血地准备。假如一个语文老师在走入课堂之前并没有充分的准备,而只是把百度文库上下载到的教案机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课堂是绝对达不到诗意的境界的。首先,语文老师应该像一个学者一样,仔细研读课文作者的几篇重要的论著,然后通过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到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再深入地研究课文,练习当前社会的流行话题,创新性地去设计教学环节,最后加上老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主导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一条,要把课文中作者的论著都读一读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书到用时方恨少,相信这是众多老师走上讲坛的共同感受。但是这实在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有一本一本地去阅读,才能积累起自己的厚度。

让我们迈开这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吧!

温州市娄桥外国语学校 ©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温州市瓯海区瓯海大道新区府旁  浙ICP备15005278号 技术支持: 捷点科技
友情链接: 中国禁毒展览馆 | 浙江禁毒网 | 中国反邪教网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642号